 |
 |
邵經理:17755757111(官方微信/手機號) |
 |
田耕:13665571712 17755757111 |
 |
網址:www.ttrkzuao.com.cn |
 |
郵箱:85300481@qq.com |
 |
地址:安徽省碭山縣周寨鎮孫集村劉壩莊 |
|
 |
|
|
|
玉米產業面臨新需求 |
|
發布日期: 2008-2-3 9:19:46 查看次數:4728 次 |
|
由大連市人民政府、中國市場學會和大連商品交易所聯合主辦,由CME集團、中國飼料工業協會、中國淀粉工業協會和美國谷物協會協辦的2007國際玉米產業大會9月11日在遼寧大連召開。本次大會就當前國際與國內玉米生產、貿易、深加工、生物能源、飼料消費、價格等專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。我國是玉米生產、貿易和消費大國,隨著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,玉米產業發展面臨的市場風險也更為復雜。會議提出,發展適應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、完善高效的玉米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,形成一個健康、穩健的產業發展鏈條,是我國玉米產業穩健發展的保證。
飼料行業對玉米需求不斷增加
2007/08年度玉米供需及價格走勢如何?首先對飼料行業不得不予以關注。飼料占我國玉米消費的大頭,其需求變化將會直接影響玉米供求形勢和價格。總的來看,隨著我國居民畜產品消費數量的增長,飼料行業對玉米的需求會不斷增加。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所長、研究員蔡益輝提出,從1998年至今,飼用玉米的比例占到玉米總消費量的70%左右,這種趨勢還會進一步擴大。農村畜產品消費的抬升將是拉動玉米消費的主動力。從2004年開始,農村禽蛋肉消費持續增長,帶動了養殖業進一步發展,也帶動了對玉米整體需求的進一步增長。根據飼料業“十一五”規劃,到2010年國內工業飼料產量達到1.5億噸,目前是1億噸左右。隨著飼料產業的發展,飼用玉米需求量將進一步增長,而且還有一個比較快速發展的階段。
那么飼用玉米可不可以被其他原料取代?蔡益輝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,目前在養殖業中已經大量使用小麥、水稻替代玉米作為能量飼料。研究發現,在肉鴨、蛋鴨和豬飼養中小麥可以較好地替代玉米,肉鴨和蛋鴨的替代效果非常好,幾乎可以百分百替代;豬飼養中可以替代三成到五成甚至更多,水稻的替代效果也比較好。但是,在肉雞、蛋雞和小豬、育肥豬的飼養中小麥替代玉米的效果較差。玉米及其替代品的價格是影響玉米替代的關鍵因素。一般地,對于養鴨來說,只要玉米和小麥價格相當,就可以考慮替代;對于養豬來說,小麥價格低于玉米價格的7%左右,才可以考慮替代;對于養雞來說,更多地要考慮生產性能,小麥的替代比例很小。
中糧集團/中谷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費忠海表示,2005年至今小麥玉米價格比連續下滑,2007年7月底小麥玉米價格比為0.92,遠低于正常值的1.5。小麥玉米價格倒掛,部分飼料企業大量采購小麥替代玉米進行飼料生產。不考慮常規性飼料小麥消費,預計2006/07年新增替代量300萬噸。預計2007/08年度小麥玉米價格比將逐步恢復到1.0以上,由于價格問題引起的小麥替代將大幅減少。2007/08年度玉米產需仍存有缺口,供需維持緊平衡狀態,總體價格下行空間有限。從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來看,1480元/噸可能就是新的年度的價格低點。
玉米深加工潛力尚在開發中
考慮到我國玉米長期供求偏緊,2006年年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,強調發展燃料乙醇應堅持“非糧”原則,嚴格控制玉米工業產品深加工的盲目發展。那么,對中國玉米深加工的發展方向是什么?
費忠海認為,隨著中國玉米供需逐年趨緊,“政府限制深加工盲目發展和糧食能源化發展的政策不會改變,盲目擴張態勢將得以遏制。未來中國玉米消費的熱點將從深加工回歸飼養業?!?br />
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經理紀建平則認為,玉米被叫停,這造成了一種錯覺,認為玉米深加工要放緩。其實,未來玉米深加工行業的發展,并不是要放緩,而是要“大力發展”,而且“空間還很大”。目前我國玉米加工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,加工結構不合理,飼料加工比例較大;規模企業數量太少;玉米加工產業鏈條偏短,美國的玉米加工產品現在是3500多個品種,在我國不足200種。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從傳統技術向現代生物技術轉變,在科技進步及科研成果開發利用的前提下,廣泛應用生物酶技術、色譜技術、膜分離技術等新技術推動玉米加工工業進入高科技、高產出、高效益的快速發展階段。
他認為,現在國內對玉米深加工的認識應澄清。一是玉米加工的發展速度并不快,水平并不高,真正消耗的玉米量也不大。我國玉米的總產量是1.4億噸,而目前玉米加工量僅2800萬噸。二是玉米加工業發展不會引起糧食安全問題。我國玉米直接用于口糧消費的數量越來越少,2005年以來基本穩定在6%以下,而玉米加工食品的數量在上升,2006年超過了10%。三是玉米加工不會影響到飼料需求。我國玉米直接用于飼料加工的每年在9000萬噸左右,其中30%以上是直接飼料,20%是飼料添加劑,如果通過加工將粗飼料變為精飼料,不但可以合理利用玉米資源,而且可以提高附加值。玉米價格上漲并非深加工企業惹的禍,目前國內統計的玉米深加工數量多是理論產能,并非實際產量。
美國玉米乙醇產能繼續擴張
中國政府強調發展燃料乙醇堅持“非糧”原則,而在美國,玉米加工燃料乙醇正成為推動玉米需求的主要動力。美國的玉米供求大約占到全世界的40%,因此美國玉米加工乙醇將直接影響到國際玉米貿易量,所以美國玉米加工乙醇的狀況成為全球玉米行業關注的焦點。
美國谷物協會中國辦事處主任馬國達介紹說,過去幾年中美國國內飼用玉米需求保持穩定,而燃料乙醇生產用玉米所占比例越來越大。CME集團企業拓展部總監大衛·雷曼說,燃料乙醇生產所消費的玉米從不足15億蒲式耳迅速上升,預計2008年將超過25億蒲式耳。根據IE集團執行副總裁羅伯預測,美國用于生產乙醇的玉米數量在未來可能達到150億蒲式耳。
問題是美國燃料乙醇產能還處于急速擴張中。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,截至2007年8月初,美國國內已運轉的乙醇產能為67.07億加侖,預計到2009年8月,乙醇產能總額可能達到204.3億加侖。據此,JSA集團執行副總裁比爾·蒂爾尼博士推算,2007年/08年度玉米消費量為36.2億蒲式耳,2008/09年度為65.3億蒲式耳,2009/10年度為74.6億蒲式耳。
大衛·雷曼認為,影響燃料乙醇生產的因素主要是環境因素、經濟因素和美國國會的政策?,F在主要是政府在倡導乙醇生產,未來可能有一個更明確的以市場為導向的乙醇生產體系。比爾·蒂爾尼博士說,玉米乙醇的實際利潤并沒有預期那么高,現在大量的利潤都來自州政府和國家的補貼。目前,美國機動車汽油中添加乙醇的不到一半,而擴展混合能力需要政府的批準。但近日美國原油價格的飆升會刺激美國“混合”更多乙醇。
在2005年末,美國燃料乙醇生產所需的玉米量已經超過了出口量,但大衛·雷曼堅信,種植面積及單產增加會使美國玉米出口量穩定在20億蒲式耳。對于未來會不會有足夠的玉米來滿足國內需求和出口,馬國達同樣持樂觀態度,“擴大種植面積,增加單產,飼料需求增長平穩,玉米酒糟替代玉米以及提高玉米乙醇的產出量,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解決玉米供應短缺的問題”。雖然美國玉米庫存使用比從2005/2006年度的17.5%下降到2006/2007年度的10.5%,但羅伯預計,2007/2008年度庫存會有所上升。根據比爾·蒂爾尼博士預測,2012年前后玉米價格將達到一個頂點———4.5美元/蒲式耳。
|
|
|